馬來西亞屬於熱帶雨林氣候,雖然沒有四季,但季風及降水模式對地區的生活和活動有很大影響。以下將3月至2月視作四季,介紹氣候特點及主要活動・文化之關係。
春(3月〜5月)
氣候的特點
- 氣溫:全年高溫(28〜32℃)穩定
- 降水:3月至4月為西南與東北季風的過渡期,午後雷陣雨頻繁,5月後隨著西南季風的影響,西海岸稍顯乾燥
主要活動・文化
月 |
活動・文化 |
內容・氣候之關係 |
3月 |
圓滿節(佛誕節) |
佛教徒進行聖地巡禮及寺廟活動。午後雷陣雨帶來涼爽。 |
3月 |
泰普瑟姆(印度教節日) |
在斯里馬哈瑪麗亞曼廟等處盛大舉行。為避暑在上午進行儀式。 |
4月 |
齋月開始(依月而變) |
斷食月開始。為避開上午強烈的日曬,舉行禮拜及斷食後的宴會。 |
5月 |
勞動節(勞工日) |
作為假日企業及公共機構休業。雨後的涼爽氣候適合舉行活動。 |
5月 |
圓滿紀念日(佛教徒獨立日) |
佛教徒社群舉行獨立紀念的集會。 |
夏(6月〜8月)
氣候的特點
- 氣溫:28〜33℃高溫穩定
- 降水:西南季風時期,西海岸相對乾燥,東海岸局地性午後驟雨增加
主要活動・文化
月 |
活動・文化 |
內容・氣候之關係 |
6月 |
哈里·高瓦伊(沙巴州豐收節) |
慶祝農作物的豐收盛宴。與乾季的西海岸不同,在沙巴州也於涼爽的上午開始。 |
7月 |
哈里·拉雅·哈依利達(國王誕生日) |
各地舉行慶祝活動。因多晴天,游行及煙火顯得更加燦爛。 |
8月 |
馬來西亞獨立紀念日(8/31) |
在首都吉隆坡舉行盛大的典禮。多晴天適合戶外活動。 |
秋(9月〜11月)
氣候的特點
- 氣溫:27〜31℃稍有涼感
- 降水:9月為殘暑引起的驟雨,10〜11月為東北季風過渡期降雨增多
主要活動・文化
月 |
活動・文化 |
內容・氣候之關係 |
9月 |
馬來西亞日(9/16) |
慶祝國家的統一。雨季前的穩定天氣適合舉行遊行。 |
9〜10月 |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 |
賞月餅及燈籠祭。晚上涼爽的氣候適合觀賞。 |
10月 |
迪帕瓦利(印度教新年) |
印度裔社群的燈光節,夜晚煙火和燈光格外亮眼。 |
11月 |
克魯伊登舞(伊班族豐收祭) |
在東馬來西亞舉行儀式。進入雨季前的宜人氣候使活動可在戶外舉行。 |
冬(12月〜2月)
氣候的特點
- 氣溫:26〜30℃接近全年最低
- 降水:東北季風期間,東海岸(吉蘭丹、登嘉樓等地)會有豪雨,面臨頻繁的洪水風險
主要活動・文化
月 |
活動・文化 |
內容・氣候之關係 |
12月 |
聖誕節 |
基督徒及旅遊地點進行燈飾活動。西海岸乾燥且多晴天。 |
1月 |
春節(農曆新年) |
中華裔社群的最大盛事。在乾季的西海岸舉辦熱鬧的獅子舞和煙火。 |
1〜2月 |
泰普瑟姆(根據曆法或冬季舉行) |
東北季風帶來多雨,但寺廟在清晨舉行儀式以避開人潮。 |
2月 |
聯邦直轄地日(部分地區) |
在吉隆坡等地慶祝。利用雨季的空檔在上午舉行市民集會。 |
季節活動與氣候的關係總結
季節 |
氣候特點 |
主要活動例子 |
春 |
高溫・過渡期雷陣雨增加 |
圓滿節、泰普瑟姆、齋月開始 |
夏 |
西南季風導致西海岸乾燥化 |
哈里·高瓦伊、國王誕生日、獨立紀念日 |
秋 |
過渡期驟雨與中秋・新年慶祝 |
馬來西亞日、中秋節、迪帕瓦利、伊班族豐收祭 |
冬 |
東北季風豪雨(東海岸)及乾季的西海岸 |
聖誕節、春節、泰普瑟姆、聯邦直轄地日 |
補充
- 季風的影響使東西海岸的降水量差異顯著,活動的舉辦地點使得氣候應對有所不同
- 由於是多民族・多宗教國家,馬來族、華人族、印度族各自的傳統活動年間分散舉行
- 雖然氣溫差小,但因高濕度對體感溫度管理(室內冷氣及補充水分)十分重要
馬來西亞的氣候與文化密切相連,各地根據季風模式舉行的慶典為日常生活增添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