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季節活動是由於廣大的國土上氣候帶的多樣性與以農耕為基礎的傳統行事相結合,在各地發展出獨特的習俗。以下是針對四季主要季節活動與氣候特徵的解釋。
春(3月~5月)
氣候的特徵
- 氣溫:逐漸上升,3月為10~15℃左右,5月則達到20~25℃
- 降水:以華南為中心,4月以後降雨量增加(春雨)
- 特徵:花朵綻放(桃、櫻、菜花)、黃沙飛來
主要活動・文化
月 |
活動 |
內容・氣候的關係 |
3月 |
清明節(掃墓節) |
在晴天選擇上墓參拜,追憶祖先於春天柔和的陽光與新綠中 |
4月 |
花見(櫻、桃) |
當寒冷過去,各地舉辦花祭,氣溫適合戶外聚會 |
4~5月 |
勞動節(五一) |
連假期間穩定的春日天氣,旅行與休閒活動活躍 |
5月 |
端午節(龍舟) |
初夏的炎熱開始,通過粽子與龍舟競賽來驅除疫病與邪氣 |
夏(6月~8月)
氣候的特徵
- 氣溫:內陸地區超過30℃,南部則為高溫潮濕
- 降水:6月~7月受梅雨前線和颱風影響,雨量劇烈,雷陣雨頻發
- 特徵:熱帶夜、悶熱、局部豪雨
主要活動・文化
月 |
活動 |
內容・氣候的關係 |
6月 |
端午節(龍舟) |
水邊的涼風與龍舟賽告訴我們夏天的來臨 |
7月 |
七夕節(乞巧節) |
在炎熱的夜空仰望織女與牛郎,許下願望的習俗 |
7~8月 |
中元節(盂蘭盆節) |
驅熱與先祖供養,有些地方用火燈籠等活動來避暑 |
8月 |
高考(部分地區) |
支持考生的應援活動,確保室內學習環境的重要性 |
秋(9月~11月)
氣候的特徵
- 氣溫:9月有殘暑,10月以後約20℃左右,適合生活
- 降水:颱風季結束後變乾燥,晴天增加
- 特徵:空氣清新、紅葉、收穫期
主要活動・文化
月 |
活動 |
內容・氣候的關係 |
9月 |
中秋節(十五夜) |
賞月的活動,享受在涼爽夜風下的月餅 |
9月下旬 |
國慶節(建國紀念連休) |
多晴天,是旅行與返鄉的最佳季節 |
10月 |
重陽節(菊花節) |
登高祈求長壽,體驗秋天清澈空氣與菊花的點綴 |
11月 |
雙十一(購物節) |
在深秋乾燥的氣候中,線上購物文化的確立 |
冬(12月~2月)
氣候的特徵
- 氣溫:北部為零下,南部約10℃
- 降水:北部乾燥,南部則有冬季小雨
- 特徵:寒冷、霧霾、雪景(北方)
主要活動・文化
月 |
活動 |
內容・氣候的關係 |
12月 |
冬至(冬節) |
最寒冷的時期,習慣吃餃子與湯圓來抵禦寒冷 |
1~2月 |
春節(舊正月) |
慶祝新年的最大節慶,家庭團圓的室內行為為主 |
2月 |
元宵節(燈籠節) |
春節後的滿月祭,在雪景中裝飾燈籠,進行龍舞和燈籠遊行 |
2月 |
臘八節(粥節) |
吃臘八粥的古老習俗,在嚴冬的早晨以暖粥來保暖 |
季節活動和氣候的關係總結
季節 |
氣候的特徵 |
主要活動例子 |
春 |
花開、春雨、黃沙 |
清明節、端午節、花見、勞動節 |
夏 |
高溫潮濕、梅雨、颱風 |
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夏季考試活動 |
秋 |
殘暑→乾燥、紅葉、收穫 |
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雙十一 |
冬 |
寒冷、乾燥、雪・霧・霾 |
冬至、春節、元宵節、臘八節 |
補充
- 中國的傳統活動基於太陰太陽曆(舊曆),同時考慮月亮的盈虧與季節的變化。
- 由於是多民族國家,各地根據氣候條件會有獨特的節慶與飲食文化。
- 受農耕社會的影響,播種、收穫、祖先供養等是季節活動的根本。
- 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傳統活動與實際氣象模式之間出現了偏差。
中國的氣候與季節活動在悠久的歷史中,深深結合於地區的氣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