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的海拔差異很大,四季的氣候和文化活動顯著變化。以下是根據季節總結的氣候特徵和主要活動。
春季(3月〜5月)
氣候特徵
- 氣溫:白天在5℃〜15℃之間,夜間有時接近冰點
- 降水量:乾季末端降水量較少,4月以後稍有增加
- 特徵:雪融化進程中,山區殘雪與新綠共存
主要活動・文化
月 |
事件 |
內容・與氣候的關係 |
3月 |
普那卡·哲圖祭 |
農忙期結束時舉行。晴天較多,戶外舞台更具魅力。 |
4月 |
巴隆·哲圖祭 |
慶祝春天來臨的面具舞祭。白天暖和,遊客參加較為容易。 |
5月 |
佛誕祭(薩卡達瓦祭) |
紀念佛陀的誕生、成道和入滅。用山中融化的雪水沐浴。 |
夏季(6月〜8月)
氣候特徵
- 氣溫:15℃〜25℃左右,較為涼爽
- 降水量:6月底到9月初是季風期,降雨量較多
- 特徵:高山地區天氣變化劇烈,濕度上升
主要活動・文化
月 |
事件 |
內容・與氣候的關係 |
7月 |
廷布夏季節(Thimphu Summer Festival) |
展示傳統工藝和運動。在晴天的時候舉行戶外活動。 |
8月 |
農民日 |
作為季風結束的感恩祭,舉行插秧前的儀式。 |
秋季(9月〜11月)
氣候特徵
- 氣溫:10℃〜20℃,生活舒適
- 降水量:9月有少量降雨,10月以後進入乾季,晴天持續
- 特徵:空氣清新,喜馬拉雅山脈的峰頂清晰可見
主要活動・文化
月 |
事件 |
內容・與氣候的關係 |
9月 |
哈夏季節(Haa Summer Festival) |
山區的文化活動。在晴天下,當地的傳統舞蹈和市場熱鬧非凡。 |
10月 |
蘭切·哲圖祭(Lhuentse Tshechu) |
隨著紅葉進行的面具舞祭。雖有寒意,但天氣穩定。 |
11月 |
贊巴依·拉康祭(Jambay Lhakhang Drup) |
在山中寺院舉行的裸體儀式。清新的空氣中感染著嚴肅的氛圍。 |
冬季(12月〜2月)
氣候特徵
- 氣溫:白天0℃〜10℃,夜間某些地區低於−10℃
- 降水量:乾季的高峰,幾乎沒有降雨或降雪
- 特徵:因輻射冷卻,早晚寒冷,但白天多為晴天
主要活動・文化
月 |
事件 |
內容・與氣候的關係 |
12月 |
多楚拉·德魯克·旺耶爾祭(Dochula Druk Wangyel Festival) |
在冬晴的高地上欣賞108座佛塔和華麗的舞蹈。 |
1月 |
黑頸鶴祭(Black-necked Crane Festival) |
祭祀遷徙的丹頂鶴。雖然寒冷但藍天和銀色的對比美麗。 |
2月 |
羅薩爾(不丹新年) |
按照西藏曆的農曆新年,雖然隨著舊曆變化,但多數晴天。 |
季節活動與氣候的關係總結
季節 |
氣候特徵 |
主要活動例 |
春 |
殘雪與新綠共存、乾季末 |
普那卡·哲圖祭、巴隆·哲圖祭、薩卡達瓦祭 |
夏 |
季風期多雨、涼快 |
廷布夏季節、農民日 |
秋 |
陽光明媚、紅葉、清新空氣 |
哈夏季節、蘭切·哲圖祭、贊巴依·拉康祭 |
冬 |
乾季高峰、輻射冷卻寒冷 |
多楚拉祭、黑頸鶴祭、羅薩爾 |
補充
- 由於海拔差異,即使在同一季節,各地的實際氣候感受也會有很大不同
- 佛教活動根據曆法進行,選擇氣候穩定期舉行
- 冬季乾燥期適合觀鳥和登山,但晚上寒冷需注意
- 春至秋的農耕文化與節慶深深結合
不丹的自然環境與宗教文化相互融合,透過嘉年華和儀式感受到氣候的變化,已經成為了這裡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