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國位於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度的氣溫與降水量變化顯著。以下總結各季節的氣候特徵及相關的主要事件與文化。
春季(3月〜5月)
氣候特徵
- 氣溫:上旬約20℃,至5月時上升至30℃以上
- 降水:3月為乾季末,降雨量少,4月後預備季風的驟雨增加
- 特徵:隨著濕度的上升,雷陣雨較容易發生
主要事件・文化
月 |
事件 |
內容・氣候關係 |
3月 |
荷里節(色彩節) |
慶祝春天的到來與豐收的印度教節日。溫暖乾燥的氣候使得戶外的嬉鬧上色活動更加生動。 |
4月 |
普艾拉·博伊沙克(孟加拉新年) |
傳統曆法的新年。氣溫開始上升,與對新收成的期待相契合。 |
5月 |
拉賓德拉·傑延第(泰戈爾誕辰) |
以尋求相對穩定的晴朗天氣為目標,舉行文化活動與朗讀會。 |
夏季(6月〜8月)
氣候特徵
- 氣溫:多在30℃以上,濕度高,使人感到不適
- 降水:6月中旬至9月初為季風(雨季),合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80%
- 特徵:易發生洪水及淹水災害,農作業以水田管理為主
主要事件・文化
月 |
事件 |
內容・氣候關係 |
6月 |
拉塔·雅特拉(車輪節) |
在猛烈降雨間隙進行的印度教巡遊。雨季的涼爽感為行列增添光彩。 |
7月 |
勝利日(26日) |
紀念1971年的獨立勝利。雖然是雨季中旬,但典禮仍在戶外舉行。 |
8月 |
伊德·阿爾·阿德哈(犧牲節) |
基於伊斯蘭曆的移動節日。選擇在雨季末的涼爽日子舉行犧牲儀式。 |
秋季(9月〜11月)
氣候特徵
- 氣溫:從30℃逐漸降低至25℃
- 降水:9月仍有殘留季風,10月以後降水量減少,進入乾季
- 特徵:隨著濕度下降,環境變得舒適,戶外活動增多
主要事件・文化
月 |
事件 |
內容・氣候關係 |
10月 |
杜爾嘉·普加(女神普加祭) |
在涼爽乾燥的氣候中,舉行大型祭壇與街頭遊行。 |
11月 |
納班納(新穀祭) |
慶祝雨季結束後的新米收穫。適中的氣溫和乾燥的空氣使外宴活動頻繁。 |
冬季(12月〜2月)
氣候特徵
- 氣溫:15〜25℃,是全年最適合居住的時節
- 降水:幾乎不下雨的乾季,濕度也較低
- 特徵:夜間有時會變冷,需要適當的保暖措施
主要事件・文化
月 |
事件 |
內容・氣候關係 |
2月 |
國際母語日(21日) |
在涼爽的氣候中,達卡大學周邊舉行語言運動紀念典禮與文化活動。 |
2月 |
普艾拉·法爾根(春到來節) |
慶祝傳統曆法上春天的開始。在乾燥晴朗的天氣中,進行鮮花裝飾和詩歌朗讀。 |
季節事件與氣候關係總結
季節 |
氣候特徵 |
主要事件範例 |
春 |
預備季風的驟雨、高濕度前 |
荷里節、普艾拉·博伊沙克、拉賓德拉·傑延第 |
夏 |
大雨的季風、高溫多濕 |
拉塔·雅特拉、勝利日、伊德·阿爾·阿德哈 |
秋 |
雨季後期→乾季過渡、濕度降低 |
杜爾嘉·普加、納班納 |
冬 |
乾季、氣溫15〜25℃、濕度低 |
國際母語日、普艾拉·法爾根 |
補充
- 各季節的洪水風險與農作業的循環影響文化活動的時期設置
- 主要節日融合了陰曆與陽曆,季節與日程的連動關係複雜
- 乾季的冬天為旅遊季節,戶外活動集中
- 雨季的夏天則重視室內宗教活動與家庭活動
以上是孟加拉國的季節事件與氣候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