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內亞比索,乾季和雨季這兩個明顯的季節與傳統活動和文化密切相關並共同發展。以下是每個季節的氣候特徵以及主要的事件和文化的整理。
春季(3月〜5月)
氣候特徵
- 3月~4月:幾乎是乾季,降雨量少,平均氣溫約24~30℃ (維基百科)
- 5月:雨季的前半部分,降雨逐漸增加
主要事件・文化
月 |
事件 |
內容・氣候的關係 |
3月 |
比索嘉年華 |
在乾季穩定的晴天下,街道被面具和鼓點綴飾的三天祭典。 (54雜誌) |
4月 |
復活節 |
基督徒的重要宗教活動。乾季溫和的氣候中舉行教會禮拜。 |
5月 |
腰果收穫祭 |
慶祝該國主要出口產品腰果的收穫旺季。在乾季向小雨期的過渡期間舉行。 |
夏季(6月〜8月)
氣候特徵
- 6月~9月:雨季開始,降水量急劇增加,年降雨量的大部分(約2000毫米)集中 (維基百科)
- 氣溫為25~28℃,高溫潮濕
主要事件・文化
月 |
事件 |
內容・氣候的關係 |
6月 |
稻米種植祭 |
利用雨季初期豐富的降雨,整個社區共同慶祝開始水稻種植的儀式。 |
7月 |
塔班卡(傳統祭) |
各村落舉行的傳統祭典。趁著雨季的空隙進行,通過舞蹈和歌曲祈求豐收。 |
8月 |
碧吉基提紀念祭 |
紀念1959年碧吉基港罷工。在伴隨雷陣雨的雨季中,莊嚴地舉行。 |
秋季(9月〜11月)
氣候特徵
- 9月:雨季的峰值
- 10~11月:降雨量減少,11月底幾乎過渡到乾季
主要事件・文化
月 |
事件 |
內容・氣候的關係 |
9月 |
獨立紀念日 |
9月24日。在雨季末期的陰雲天氣中,舉行軍事遊行和煙火來慶祝獨立。 (維基百科) |
10月 |
祖先供養祭 |
傳統的墓前祭典。在雨季的濕氣依然存在的情況下,在村莊墓地向祖先表示敬意。 |
11月 |
萬聖節 |
天主教會的節日。在進入乾季前的穩定天氣中進行教會朝聖和墓祭活動。 |
冬季(12月〜2月)
氣候特徵
- 12月~翌年5月:乾季,幾乎沒有降雨,來自東北的哈馬坦(伴隨沙塵的乾燥風)吹襲
- 氣溫在20~30℃之間,全年溫暖
主要事件・文化
月 |
事件 |
內容・氣候的關係 |
12月 |
聖誕節 |
在乾燥晴天的氣候中,進行教會彌撒和家庭聚會慶祝活動。 |
1月 |
新年祭 |
慶祝新年到來的活動。由於哈馬坦的晴朗天數較多,適合戶外活動。 |
2月 |
比索嘉年華準備 |
為下月的嘉年華進行面具製作和舞蹈彩排活動,與乾季的結束相呼應。 |
季節事件與氣候的關係總結
季節 |
氣候特徵 |
主要事件舉例 |
春 |
乾季末期~小雨期開始 |
嘉年華、復活節、腰果收穫祭 |
夏 |
雨季初期~降水量急增 |
稻米種植祭、塔班卡、碧吉基提紀念祭 |
秋 |
雨季末期~降雨減少 |
獨立紀念日、祖先供養祭、萬聖節 |
冬 |
乾季~降雨幾乎沒有 |
聖誕節、新年祭、嘉年華準備 |
補充說明
- 腰果收穫祭是支持當地經濟的重要活動,與國際市場也有深厚的聯繫
- 碧吉基提紀念祭是將殖民時代抵抗運動傳遞給後世的重要歷史活動
- 乾季的哈馬坦風在傳統活動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自然演出元素
在幾內亞比索,氣候的季節變化深刻地影響著文化和活動,孕育了貼近人們生活節奏的傳統。